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评议参考指标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项目验收评议参考指标

序号

评议

指标

评 议 内 容

评分

1

 

 

20

产业支撑型

专业建设围绕国家(或地方)“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和重点发展领域,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制造业改造提升方向,对接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产业;为农村、城镇、社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本地区就业率高。

 

人才紧缺型

紧贴国家(或地方)“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及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以传统优势专业为基础,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或组建新兴专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享行业企业资源、实施合作教育,培养符合新兴产业发展和艰苦行业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相关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和报到率逐年提升。

 

特色引领型

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政教产研“多主体”建设专业、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建设的行业(区域)特色突出,行业企业认可度高;在建设“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推进“双证书”制度等方面富有成效;毕业生综合素质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对高职同类专业建设能够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国际合作型

依托专业或地域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大型跨国集团(企业)、国外优质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合作,引进高水平师资、先进课程体系或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规模适中,吸引国外学生来华留学数量有提升。

 

2

 

 

 

推进校企对接

10

以区域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实行“双证书”制度;人才培养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得到加强;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合作制度可行、完善,文件规范,保障有力。承接产业相关活动。

 

探索系统培养

10

初步形成一套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形式和做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在校内(或校际)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课程设置与资源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和招生考试制度。

 

强化实践育人

10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得到加强。实践教学的系统设计与改革成效明显,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组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多元主体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形式,校企合作配备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学生、保障安全。生均实训设备充裕、实训耗材有保障,学生在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

 

转变培养方式

10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活动。探索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实时传送到课堂供教学使用的实现形式;校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水平高。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办法。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比例高。学生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

 

 

 

建设教学团队

10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管理有效,教学水平高。引导和鼓励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升行业影响力;注重梯队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超过30%,专任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较高;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经验交流制度化。面向社会(企业)的技术服务与职业培训成效显著。

 

实施第三方评价

10

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初步形成;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薪酬、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持续向好;以全员、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为基础,倒逼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管理、考试招生办法改革、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和办学成本核算的实效。至少持续追踪学生毕业后五年的发展轨迹。

 

3

20

 

 

 

任务

进度

按建设目标如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项目管理完善,学校建有相应的项目管理制度,建设过程监控数据填报完整。

 

政策

支持

地方政府和项目学校举办方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及承诺资金落实到位。

 

预算

执行

专项资金支出符合相关规定。制订有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作者: 来源:
Baidu
sogou